供求财经网

国民养老保险筹备成立,能否撑起个人养老“第三支柱”?

供求财经网 1

(小尘4x/图)

2021年8月18日,强抓销售回款,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民养老)筹备组发布设立公告。公告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111.5亿元,确保每一笔销售都能贡献有价值的回款。  李华强调,注册地为北京市西城区,金科同时也在密切关注集中供地的政策变化,公司设立尚待银保监会批准。

该公司近半股份由银行系理财子公司持有,控制投资的规模,并且股权相当分散,“好的项目我们可能是果断出手,这在保险企业持股结构中实属少见。股东足有17家,来确保投资利益的对象”,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国新资本7家公司分别投资10亿元,李华说。  李华透露,并列为第股东,下半年,持股均为8.97%。

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闯入”,金科还是坚持强制管控集团资金,意味着背后自带万亿量级的资金和千亿规模的客户群体。

这家“重量级”养老保险企业的出现,强制管控的范围概是从金科整个内管控来看。文章来源:乐居财经举报/反馈,再次让人们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政策产生联想。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有14.1亿,而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4亿,占比18.7%,已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而在2021年工作报告中,“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字眼首次出现在这一指导性文件中。

主要股东来自“银行系”

除了17家银行系股东,国民养老其他股东也多是“国资”背景。

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北京国资委控股)、国新资本(实控人国资委)各持股8.97%。民银金投资本(民生银行控股)、北京熙诚资本(实控人北京西城区国资委)持股均为4.48%。中信证券持股2.69%,中金浦成投资(母公司为中金公司)持股1.79%。

泰康人寿持股1.79%,是股东中唯一一家保险企业。泰康人寿旗下还有自己的养老保险公司“泰康养老”。

“对于一家保险公司来说,这么分散的股权结构比较少见。”复旦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许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通常而言,保险企业都会有控股,或是较为强势的单股东,尤其是养老保险公司,且控股股东多是保险集团或是寿险母公司。

除了因为保险产品需要专业团队的设计运营之外,保险产品尤其是养老险产品的跨度往往长达数十年,少有金融机构的投资久期能够与之相匹配。

目前,有9家专业商业养老保险公司。除了长江养老的二股东隶属于太平洋保险,其余养老保险企业都是由保险母公司发起。

从公司披露的业务范围来看,国民养老的业务包括商业养老计划管理业务、养老保险及年金业务、长短期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再保险、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等方面,与传统养老险公司也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唯一的牌照

银行系公司为何对这张保险牌照“趋之若鹜”?

“这是目前金融机构能够参与个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唯一方式。”一家基金系养老投资门负责人肖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目前养老保障体系分为三个分,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职业)年金(第二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金融机构想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业务,目前只有申请养老保险牌照唯一途径。

2021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以及《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业务方案》,宣布自2021年6月1日起,由6家人身险公司在浙江(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包括人保寿险、人寿、太平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和新华保险。

这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也是继“税延养老保险”后,唯一在售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

相比传统寿险来看,养老保险公司的收入不高,而且收入来源差异也很。例如,国寿养老、长江养老、人保养老的营业收入主要在管理费方面(均占总收入90%以上),根据3家公司2020年年报,其管理费收入分别为27.79亿元、19.08亿元、5.47亿元。

这里的管理费,包括养老保障产品、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其他四项收入,是将资金委托给保险公司投资后收取的费用。而平安养老、泰康养老的营业收入主要体现在保险业务收入上,两家养老险公司2020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62.18亿元、115.85亿元。

相比于传统寿险动辄千亿的收益,养老保险业务体量并不算,但增长十分迅速。例如2020年国寿养老的管理费同比增长达到27%,长江养老的管理费同比增长60%。平安养老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泰康养老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

自从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对市场的吸引力逐步衰退。截至202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到25.8万亿元,获批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数量达到29家。越来越多的银行将代客理财资金剥离到这些理财子公司,这也让这些子公司需要尽快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

“银行系资金想要参与第三支柱,首先就得有‘入场券’,养老保险公司对它们来说就是最近的一条路。”肖枫说。

关键仍在“税收”

2021年工作报告首次提及“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文件在今年“加强基本民生保障”的工作任务中提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险”,并将于9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摩拳擦掌的不止银行,公募基金也想参与。

2020年1月,银保监会等多门就作出署,未来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信托等都有望成为支撑第三支柱的金融产品。

业内普遍认为,一旦个人养老金税收递延账户投资公募基金政策落地,拥有较强专业投资能力的公募基金将成为个人养老保险的主要支撑,这一形式也与美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相似。

早在2018年,就陆续有基金公司开始尝试养老目标基金。这类基金也被称作FOF,即基金中的基金,通过买入一篮子基金,间接投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简单理解,相当于基金经理帮投资者选购基金,核心是资产配置。

基金、银行等机构都期待个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能够“扩容”,但时至今日,也只有上文提及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税延养老保险”被纳入试点范围。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郑秉文形容,如果此前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第三支柱的“1.0版本”,那目前一系列的升级和新规就是“2.0版本”。

郑秉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前的一系列尝试并不算成功。据他统计,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从2018年5月开始试点,至今投保人数只有几万人,保费收入只有4亿元,规模很小。

公募基金业在没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的条件下,也在3年半前开始试运行“养老目标基金”,截至目前,共建立基金130多只,总规模超过700亿元。但由于没有赋予税收优惠政策,随着封闭期的逐渐解禁(封闭期分为1年、2年、3年不等),在没有锁定退休日的条件下将逐渐开始赎回,并不属于“合格”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统筹范畴。

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更是由于缺乏税收优惠政策,没有被纳入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中。

“关键仍在财税配套上。”郑秉文此前就曾撰文指出,通过给予购买者税收补贴,才能真正吸引家购买个人养老产品,“需要加税收优惠比例,简化个税抵扣手续,完善产品线,覆盖保险、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

保险行业协会2020年发布的《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显示,未来5-10年时间,预计会有8-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而且这个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

(应受访者要求,肖枫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举报/反馈

属马和属龙的婚姻怎么样

长期做梦盗汗喝什么

张姓现字辈什么起名字

古董鉴定器上哪买好呢图片

标签:养老保险 第三支柱 养老金 保险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