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文静 夏欣 北京报道
“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约270家,其中约60%在纳斯达克上市,但这些中概股在美上市一段时间后,很多交投并不活跃,估值也不理想,甚至丧失了再融资功能。”光银国际行政总裁王晶以近年来中概股回归情况为起点,阐述了中资企业在港上市的主要优势,并对境外中资投行发挥的作用和未来发展机遇进行了细致分析。
近三年16家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
近年来由于中美经贸摩擦亦逐步波及金融领域,美国相继出台了包括《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在内的一系列监管新规,而境内今年也颁布多法规加了对赴美上市企业的信息安全审查力度,外加很多中概股在美交投并不活跃、估值也不理想甚至丧失了再融资功能等因素,导致很多中概股纷纷选择政策包容度更高的香港作为二次上市的首选地。
“中概在美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赴美上市的难度和成本的上升,让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了放弃美股回归港股和A股。中概股的回归,不仅为资本市场带回批优秀企业,也让国内投资人有更多机会享受到中资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王晶表示。
她进一步提到,与美国SEC不同的是,近年来香港市场加强了与内地的互动合作,作出了许多有利于中资企业赴港上市融资的。2018年4月,港交所启动了25年来的最机制变革,修改了第二上市规则,推出AB股制度,同时还进一步简化流程,制定了相关的豁免规则,逐步允许非营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SPAC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等。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方面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据统计,最近三年里有16家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新募资规模超过3000亿港元,其中90%属于消费、信息科技、医疗保健等新经济龙头。
2020港股市场IPO承销规模前10中中资券商占7席
“作为不可替代的全球重要金融中心,香港投资者群体较为丰富且成熟,从来源结构上看,既有欧美型基金,也有本土机构和散户投资者,还有不断壮的中资投资者。”王晶在论坛上提到,中资投资者在香港IPO上市中的主导作用愈加显现,为香港一级市场上市和二级市场交易持续注入新的活力,在估值定价方面也越来越有话语权。
“在2020年度IPO承销规模排名中,中资券商却占据前10名中的7家,前20名里中资券商同样过半。与头国际投行相比,中资投行虽然在全球化分销网络、能力、国际影响力方面尚存短板,但受益于内地经济近年的飞跃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步,中资投行已经在香港资本市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未来发展更是形势喜人。”王晶说。
“中概股回归,A股和港股上市各有优势。”王晶认为,港交所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定位存在明显差异,互补多于竞争。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对外窗口,香港资本市场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批中资优秀企业。其优势体现在方面:
第一,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投资者群体比较国际化,其中不乏关注企业未来发展的高质量长线投资者。在香港上市,可以较好地优化上市公司的股东背景,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
第二,香港上市规则不断优化调整,在上市门槛方面,近年进行了较多有利于上市企业的创新,可以更好地为希望加快国际化进程的中资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支持。
第三,香港对第二上市地上市已有明确的监管政策和诸多先例,这为中概股选择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