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财经网

首日收涨近喜马拉雅奔赴港股,涉足金融领域能带来多少商机?技术咨

供求财经网 0

作者 | 武丽娟

来源 | 独角金融

屡传上市的喜马拉雅又有新动作了。

9月13日晚间,报29.39美元,从美股撤回上市申请四天后,涨幅涨近40%,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

互联网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总市值89.67亿美元。该公司此次的IPO发行定价为21美元,巨头们上线金融服务谋求流量变现并不新鲜。作为“耳朵经济”第一股,高于此前计划18至20美元的范围,从2017年开始,发行3680万股,喜马拉雅就开始逐步涉足金融领域,募资7.74亿美元。Turing Holding是一家全球技术咨询公司,但近4年过去了,专注于整合、设计和软件工程。通过咨询帮助改善企业的 IT 组织,喜马拉雅在金融业务上似乎没有太多进展,改进软件方法,更多的还是导流服务。

如若成功上市,以软件带动企业业务发展。该公司在澳利亚、、厄瓜多尔、德国、印度、意利等 17 个设立 48 个办公室,喜马拉雅下海金融的触角会辐射得更广吗?

1

曲折上市路

三年来持续亏损

喜马拉雅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拥有300多个客户,从2015年开始,先是自己不断否认被传上市的消息,2021年5月1日,喜马拉雅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SEC)提交IPO申请,宣布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XIMA”。但时隔2个月后,滴滴上市随即引发互联网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喜马拉雅也被迫中止了赴美IPO的计划。

从2012年8月至今,喜马拉雅已历经9轮融资,曾获腾讯、、、、、音乐多家巨头投资。最后一次E轮融资发生于2018年8月13日,融资金额40亿,腾讯、高盛、泛西洋资本参与投资,估值240亿。另外,喜马拉雅还曾获得美国泛西洋投资集团、挚信资本、高盛、兴旺投资等的财务投资。

如今,撤回美股申请转道港股,喜马拉雅上市的曙光终于来临了。

来源:腾讯图库

独立第三方行业研究与分析机构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喜马拉雅平均总月活跃用户达到2.62亿,同比增长25.77%,其中包括1.11亿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及1.51亿物联网及其他平台平均月活用户。移动端用户共花费了8478亿分钟来收听喜马拉雅的音频内容,约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收听总时长的70.9%。

海量的内容,加上庞的活跃付费用户群体,喜马拉雅的收入高涨,从2018年14.8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6.96亿元,同比增长82.2%,到2020年,又进一步增长至40.76亿元,同比增长51.1%。截至2021年上半年,喜马拉雅实现收入25.14亿元,同比增长55.5%。

来源:野马财经拍摄

但是坐拥6亿总用户数,70%的行业占有率,却难以盈利。《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喜马拉雅经营亏损由去年同期的3.48亿元增长至7.79亿元,亏损同比扩了1.24倍。2018年-2020年,同样呈现亏损状态。

喜马拉雅表示,由于继续投资于内容、技术、销售及营销举措以及业务的其他方面,日后可能继续产生净亏损。也可能因宏观经济、监管环境以及竞争动态发生变化而继续产生净亏损。

来源:喜马拉雅港股《招股书》

2

试水金融业务

参与股权投资

喜马拉雅最早于2017年左右开始涉足联名信用卡业务,合作信用卡机构包括银行、等。

2019年,喜马拉雅进一步渗入金融服务业务,除了银行外,服务对接的机构还包括互金平台

进入喜马拉雅APP发现,在底菜单“账号”-“其他服务”的下一级菜单便是“金融福利”。通过喜马拉雅导流的平台包括度小满、呗、有钱花等,喜马拉雅为其提供页面导流接口。

另外,保险业务也出现在“金融福利”的界面中。喜马拉雅将腾讯微保的车险产品纳入其中。至此,其金融服务业务的产品矩阵初现“信贷+存款理财+保险”的雏形。

不过,喜马拉雅内人士去年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称,喜马拉雅并未拓展金融业务,相关页面为喜马拉雅与金融机构的广告合作。

零壹财经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互联网巨头布金融业务已经成为近几年一种趋势,一方面是用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与原有业务形成协同,提升用户粘性,另一方面金融业务的盈利性强,布金融服务能够提升收入。因此,头的互联网巨头均已在金融业务上进行布。

于百程认为,喜马拉雅是国内头的在线音频平台,拥有超过2.5亿的月活,是重要的流量入口。可能音频场景的特殊性,喜马拉雅主打知识付费,客户质量更高,目前在金融服务上仅提供产品导流业务,也并没有力推,金融布较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要慢得多

另外,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喜马拉雅还公开投资了教育、文化、传媒相关领域,对外投资了5只基金,也曾以GP身份参与投资,如喜马拉雅曾全资持有海南喜马拉雅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11月30日),今年3月,这家基金公司更名为海南喜马拉雅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今年7月,喜马拉雅退出其股东序列,不过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仍是该公司的执行董事。

3

金融变现导流为主

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喜马拉雅约24%用户是80后,28%是90后,25%是00后。53%的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37%来自三四线城市,10%来自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从用户画像和用户地域来看,喜马拉雅的用户群体可以算是消费金融行业的优质目标客户。

目前,喜马拉雅旗下并无主体取得相关金融类牌照,所以其目前金融领域的变现方式仅限于广告层面的导流合作业务。最终效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回归其主业,作为一家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付费用户。而其所在的内容领域,也常被外界诟病变现能力不高、付费意愿低。

截至2021年上半年,喜马拉雅移动端的平均月活跃付费用户达到约1420万,同比增长65.5%;移动端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付费率约为12.8%;自动续费会员、按年付费会员约占平均月活跃付费会员总数的66.6%。

喜马拉雅平台上的内容主要由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原创内容)以及独家版权块构成。

UGC模式,即用户生产内容,其实是互联网平台初期实现内容生产的普遍方法,也是喜马拉雅业务的主要构成。随着内容行业对版权的愈加重视,意味着以UGC模式为重心的喜马拉雅将面临的版权风险也将会随之增加。

事实上,自2013年上线在线音频以来,喜马拉雅的版权官司就从未间断。比如《左耳》、《甄嬛传》等知名IP都曾状告过喜马拉雅的侵权行为,其中与《左耳》最终达成和解。

另外,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从2016年兴起至今,各平台纷纷加入,爱奇艺、百度、、有书、樊登读书会等都在这个赛道持续发力,喜马拉雅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不言而喻

开启上市之路后,喜马拉雅是否会在金融领域继续延深?为金融导流服务又能带来多少商机?未来喜马拉雅该如何加固自身的护城河呢?欢迎在文末留下你的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为独角金融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及作者!未经允许擅自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独角金融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起名时应遵循哪些文化传统?如何尊重历史背景?

古董收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字画鉴赏的技巧和方法是什么?

翡翠的市场价值和价格评估依据是什么?

标签:喜马拉雅 金融 上市 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