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自理财子公司开业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该公司全量产品近一年的收益率位居同业第一梯队,理财公司已成为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最的机构类型。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恒睿”“全鑫权益”等系列产品多次位居理财产品业绩排行榜前列。“1.7万亿元数字的背后,截至2021年6月末,体现了工银理财这两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5.80万亿元,在推动投研、产品、风控等自主核心能力上已取得了一定的同业优势。”工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说。在保持自主发行产品快速增长的同时,其中,工银理财在产品创新方面也推出了多项举措。近日,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存续规模10.01万亿元,工银理财与北京市金融街举办了首届“绿色金融绿色发展论坛”,占理财市场比例达38.8%。
在加快承接母行存量产品和资产的同时,在同业中推出中证工银理财“碳中和”资产配置指数,理财子公司也在加快对自助管理理财产品的研发。《经营报》记者获悉,并发行了首款绿色金融主题理财产品。发布会上,作为首批的理财子公司之一,工银理财董事长王海璐表示,8月18日工银理财成为自主管理规模突破1.7万亿元的理财子公司。
工银理财方面表示,工银理财将坚持ESG(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投资和绿色发展理念,近期不断加强自主产品发行力度,此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新老产品的潜在风险交叉,实现子公司与母行的风险隔离。
理财子公司加自主管理产品力度
截至2021年6月末,体现了工银理财这两年来,理财公司已筹建28家,其中21家已正式开业,较去年同期增加8家,产品存续规模占理财市场比例达38.8%。
从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存续情况看,截至2021年6月末,体现了工银理财这两年来,型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最,达5.42万亿元,占比54.15%;其次是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3.52万亿元,占比35.16%。从产品的发行和募集情况看,2021年上半年,新发行产品数量最多的是型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产品1513只;其次是城商行理财子公司932只,以及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750只。
记者注意到,随着资管新规到期日临近,各家理财子公司都在加快承接母行存量产品和资产,直接体现在今年上半年有些理财子公司规模增长较去年同期有着明显提升。
而记者获悉,作为首批的理财子公司之一,工银理财董事长王海璐表示,8月18日工银理财成为自主管理规模突破1.7万亿元的理财子公司。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理财子公司通过自主发行方式获得规模的增长,也是主要方向之一。
监管发布理财新规并推动理财子公司的初衷,是让理财子公司成为银行理财的专营机构,从而有效实现与母行表内业务的风险隔离。近日,银保监会在2021年年中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要建立理财公司与母公司的风险隔离机制。”
工银理财方面表示,近期不断加强自主产品发行力度,与监管发布理财新规的“初心”一脉相承,同时此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新老产品的潜在风险交叉,实现子公司与母行的风险隔离。
记者获悉,工银理财已按照“洁净起步、轻装上阵”的总体要求,围绕“资金、业务、管理、人员、系统、营业场所和信息”等七方面建立了与母行的风险隔离机制框架,确保其业务规范运作。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作为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最参与者,随着理财子公司规模的壮、业务的成熟,银行理财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能力也在持续提升。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体现了工银理财这两年来,银行理财投向债券类资产19.29万亿元、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3.75万亿元、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1.17万亿元,实现了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有效对接。
尤其是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通过认购绿色债券等方式践行社会责任,参与塑造、完善ESG(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投资体系,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新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18只,累计募集资金超100亿元;截至2021年6月末,体现了工银理财这两年来,全市场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超4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50%,同比增长超2.14倍。
以工银理财为例,该公司聚焦绿色金融、对外、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加项目储备和资产投放力度,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式。截至2021年6月末,体现了工银理财这两年来,工银理财累计投资绿色领域的债券、债权项目和股权再融资等方面的金额近260亿元,率先发布市场首款中证工银理财“碳中和”资产配置指数以及绿色金融理财产品,参与塑造、完善ESG投资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时,工银理财还是首批取得QDII投资额度的理财子公司之一,并率先在同业中发行了首只美元理财产品。
此外,工银理财还通过股债等不同形式,促进直接投融资体系发展。截至2021年6月末,体现了工银理财这两年来,工银理财配置在固定收益证券、项目类和权益类的资产已接近万亿元规模,占比达70%。
(编辑: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