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财经网

有些企业放着4%的低利率贷款不用,去借10%以上的,发生了什么?

供求财经网 2

文 |《财经周刊》记者 王丽娟

这两年,切实降低成员机构运营成本。据悉在6 月 25 日,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银行业协会、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倡议降低自动取款机跨行取现手续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力度持续增。

无论是通过降准让银行有更多资金放贷给实体企业,收费标准每笔不超过 3.5 元。在《关于降低自动取款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的倡议书》公布后,还是央行再贷款支持让银行有更多的低成本资金放贷给实体企业,多家银行宣布暂免境内自动取款机跨行取现手续费,还是通过减少金融收费减轻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包括工商银行、、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抑或是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坏账容忍度,让银行更愿意给实体企业放贷,等等,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毫无疑问的主力。

▲图/新华社发

但是,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支持政策之外,需要银行主动性更高的特色信贷产品,在实施落地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降低贷款利率的背景下,创新产品的生存空间相对有限。

“贷款利率居高不下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不少的现实原因”“定价基本勉强覆盖成本”“商业可持续性存疑”……不少银行人士反馈了一些当下存在的问题。

想要让银行达成实现普惠金融这一重使命,让普惠金融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或许得先算明白一笔账。

量体裁衣的创新

关于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始终没有停止。

作为近几年的一项创新探索,“随借随还”贷款,已经成为公认的最适合八千万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模式之一,实现了金融服务“高可得”与“低成本”的兼容,是“量体裁衣”式的普惠金融服务。

▲图/新华社发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有很多商户放着4%到5%的低利率专项额度贷款没有使用,而提用了使用利率在10%以上的“随借随还”模式的贷款。

在追问其具体原因时,不少被采访的商户告诉记者称,“随借随还”模式比较划算。他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如果商户年化实际使用天数为62天,名义利率为10%的随借随还产品,商户承担的实际利率折算为固定期限产品相当于1.7%。这还没有考虑商户提用金额可以“按需使用”的金额节约。也就是说,“随借随还”模式的“实际利息成本”远低于“名义利息成本”。

首先,“随借随还”是信用贷款产品,商户无需抵押或担保。而且“随借随还”并不是专项额度,而是在一个授信额度内可以循环使用,更适合个体户突发的、临时的资金需求。这意味着商户有一笔放在云端、伸手可得的经营备用金,有利于稳定商户的经营预期。

其次,“随借随还”模式里,商户能够在授信额度内“任意时间借款、任意时间还款”,也可以“任意金额借款、任意金额还款”,按需使用,精准降本,这实现了资金使用效率和额度使用效率的双重提高。这意味着,商户可以有效合理安排借贷规模,不会形成资金在时间上的浪费,也能节约资金成本。

再者,“随借随还”模式能有效解决融资难题。个体工商户多呈现“三无”特征,即无规范的财务报表、无公积金社保或人行个人征信等信用类数据,也无法提供规范的贷款用途证明。这类客户以往很难在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授信,是以往普惠金融的触角没有覆盖到的实体经济末梢。而“随借随还”的贷款模式能够高度适配小微客户“短、小、频、快、急”的用款需求,满足小生意人精打细算的诉求。

根据某家银行提供的调研结果,小微客户对授信10万以内的随借随还贷款的需求最为迫切,比如说路边夫妻店等小微企业和城市普通老百姓等,其贷款跟个人生计密切相关,资金用途和资金流向非常清晰,甚少会流入房市和股市,可在相当的程度上,满足普通客群的金融服务需求。

▲图/新华社发

更可喜的是,该模式已经得到了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从今年两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力推广“随借随还”贷款,到5月份常务会议上再次提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推广“随借随还”贷款,再到7月份央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再提“创新特色信贷产品,并持续完善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贷款产品”。

银行动力不足导致“衣”太少

量体裁衣自然好,但本刊记者采访发现,这类产品目前并没有得到特别有效的推广。

据本刊了解,监管认定的普惠金融标准是千万额度以下,银行业实际额度在百万量级,市场主流产品额度区间聚集在300万到1000万,采取“专项额度、一事一批”模式,以抵押贷款为主。目前,符合额度50万以下、随借随还模式的信用类普惠金融产品非常少。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利率的背景当前,为何“量体裁衣”的“衣”少?难道是银行动力不足吗?

本刊记者采访调研发现,这类产品的推广主要是卡在了运营成本降无可降、风险识别攻克困难的尴尬境地。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贷款规模普遍不高,但是获客成本、风险成本、数据成本都不低。想要保持住商业可持续,一味压降贷款利率可能并不合适。”一位银行业人士向记者吐出心声。

我们来算一笔账:

先看获客成本。放一笔100万的贷款,与放100户单笔1万的贷款,对银行的资产规模来说是一样的,但是后者的获客成本是前者的数倍到数十倍。目前,银行获取一名小微客户的成本在 600—2000元左右,如果采取随借随还模式,获客成本会成为银行对客定价最重要的成本考量。

再看风险成本。即使银行具备“百里挑一”的风控能力,即核准的100位客户里只有1位坏客户,那么在固定期限(1年期为例)模式下,银行的不良率为1%。但在“随借随还”模式下,银行的不良率会随着用款时间的缩短和周转次数的提高而成倍增加。

还有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包含数据成本、支付成本、客服及其他运营成本,零售信贷的作业成本会与客户数量、借据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100笔金额1万的贷款借据,作业成本会远高于1笔100万的贷款,而“随借随还”模式会使银行的作业成本呈指数级上升。

这么算下来,不难看出银行对此业务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了。更何况,普惠金融特别是“随借随还”模式面临一个技术可行性难题——风险识别。

▲图/新华社发

相关银行业负责人向记者提到,金融服务小微客户的门槛越低,风险识别越难,技术水平要求相应就越高。长期以来,小微客群普遍存在信用信息和风险数据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个体工商户。面对这样的下沉客户,“不敢贷、不愿贷”既是行业现状,又是行业痛点。

监管思路亟待调整

“明明是倡导的业务模式,也有助于小微企业融资。但是相对高的运营成本又使银行很难完成小微贷款名义利率下降的指标。”前述银行人士说。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要解决,银行商业可持续性也要保持住,两者如何平衡?

总结本刊记者在采访中获取的信息来看,致需要监管层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调整:

首先,建议针对普惠金融的考核指标,丰富考核维度,区分额与小额、区分抵押与信用、区分专项额度与随借随还,分类进行考核,不一味地看价格低、规模,以打包式考核形成鼓励做抵押、做额、做固定期限的导向,对“随借随还”模式进行单独考核。

其次,分费用可在监管层的管控下予以一定程度的减免。比如,普惠性小微贷款的央行征信费用、银行之间的代收代扣费用可以做一定程度的减免等,以进一步降低机构的作业成本。

再者,从长期来看,政策指导也需要将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纳入考虑范围内。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与可创新的产品业务是相互促进的,进而有助于推动全行业的良性发展。

另外,可以考虑给银行等机构一些特殊补贴或政策扶持,比如信用,优化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分类制度,全面落实授信尽职免责的政策,适当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健全敢贷、能贷和愿贷的长效机制等。

点击播放 GIF 0.0M

觉得内容不错

来个“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在看

看完不吐不快,就给我们留言吧

留言点赞多有惊喜

乒乓球从什么年龄练

什么星座有什么星座的朋友

怎么追属牛的男人

晚上睡觉做梦闹鬼什么意思

标签:信用贷款 贷款利率 银行 随借随还 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