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中沪股通资金净流出3.46亿元,两个年龄相仿、收入相近的人去银行申请信用卡,深股通资金净流入2.53亿元。,授信的额度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额度差可以达到好几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今天,小二就来和家聊聊—银行授信背后的逻辑。
一、个人授信的流程
当借款人把申请资料提交给银行后,银行借助数据系统对资料进行审批。
反欺诈检查
主要是验证借款人申请资料的真实性,主要依据来源于第三方数据库:
确认申请资料真实无假的情况下,才可能进入到授信审批的下一个环节。
授信审批
根据银行的授信规则,对借款人的资料进行评估,最终反馈一个授信额度。在实际业务中,不同的贷款产品,在目标客群、评估模型、定价标准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即使是同一个人,在申请不同贷款产品时,拿到的额度都会有差异。
二、影响授信的因素
了解了授信的基本流程后,我们再来看看影响授信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1、征信记录
查询和分析征信记录,是所有银行审批借款的常规操作,也是对授信决策影响最的指标。征信记录上的指标主要包含:
贷款逾期及违约记录,逾期额度、时间、金额等;
非银行违约记录;包括最近5年内的欠税记录、民事判决记录、强制执行记录、行政处罚记录及电信欠费记录等。
2、收入与负债水平
收入与负债水平的高低,较程度上决定了授信审批的具体额度。这很好理解,毕竟借钱是要还的。如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明显不足,银行又怎么会给他授信那么高呢。
3、资产规模
无论是房子还是车子,都能证明借人的经济实力,这是授信审批的一个重要依据。
比如,在信用贷款中,工资收入和负债情况是授信的基础。但是,借款人提供充分的资产证明,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可信度,从而在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方面享受优惠。
在抵押类贷款中,有资产的好处就更多了,不仅能获得高额度低利率,而且银行还会弱化其他方面的审核标准。
4、与银行的联系情况
借款人和银行的联系越多,银行就越了解借款人,自然也就更容易得到银行的信任。当然,前提是履约情况良好,没有太多的逾期记录。
常见的与银行建立联系的方式主要有贷款、存款、刷卡支付等。
5、职业偏好
不同职业的借款人,收入与稳定性存在差异。
从银行角度来讲,像公务员或者医生、教师这样的事业编人员工作和收入非常稳定;同时一旦出现逾期和不良,可能会对他们的公职身份造成影响。
因此这些人群表现出更高的还款能力和意愿,也成为诸多金融机构争抢的对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