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财经网

业务齐回暖银保监会发银行监管评级办法,增加S级,5、6级已为高风险机构从银行

供求财经网 1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黄鑫宇)为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信用卡发卡量稳步增长,完善商业银行同质同类比较和差异化监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9月22日,交易量在2016年经历了短暂回调后保持了上升势头。去年,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下称《办法》)。较2014年起实施的现行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规则,因疫情给信用卡在传统线下实体商户的使用带来困难和挑战,记者注意到,可与此同时也为信用卡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办法》中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结果在划分为1-6级之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疫情被有效控制,增加S级,社会经济逐渐回归到正常轨道,即“正处于重组、被接管、实施市场退出等情况的商业银行,2020年下半年信用卡业务亦平稳恢复。公开数据显示,经监管机构认定后直接列为S级”。此外,去年上半年在用卡量仅仅增长1.34%,《办法》突出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数据治理等要素的重要性,创下近年同期最低纪录,并专设机构差异化要素,充分反映监管重点和不同类型银行机构风险特征。据悉,《办法》已于9月10日印发之日起正式执行。

据银保监会有关门负责人介绍,现行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规则实施于2014年,自实施以来,在加强商业银行综合风险评估、完善差异化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商业银行业务模式、风险特征、外环境及监管重点发生显著变化,现行监管评级规则已不能完全适应监管工作需要,在评级流程、管理机制、内容方法和结果运用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亟待进行更新和完善。

该位负责人所介绍的现行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规则主要指2014年6月19日下发的《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4〕32号,下称《内指引》)。目前,随着《办法》的正式施行,《内指引》与《银监会关于印发的通知》(银监发〔2007〕14号)以及《银监会关于印发村镇银行监管评级内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2〕1号)三个文件被同时废止。

与《内指引》基本一致,《办法》将商业银行的综合评级结果从1至6共分为6个级别;监管评级综合得分在90分(含)至100分为1级,75分(含)至90分为2级,60分(含)至75分为3级,45分(含)至60分为4级。评级综合得分在45分(含)以上,即综合评级2-4级的银行,又被分别细分为A、B、C三个同级档次。而评级综合得分在45分以下的,则直接划为5级或6级,其中30分(含)至45分为5级,30分以下则为6级。

记者看到,关于综合评级结果,《办法》较《内指引》调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办法》中1级被进一步细分为A、B两个档次;其次,《办法》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和S级,即增加了S级。银保监会对此解释为“评级结果为1-6级的,数值越反映机构风险越,需要越高程度的监管关注。而正处于重组、被接管、实施市场退出等情况的商业银行,经监管机构认定后直接列为S级,不参加当年监管评级。”

除被接管、退出等“极刑”状态的银行被明确划定为S级外,《办法》规定,综合评级结果为5级和6级,已经表示该银行为高风险机构。

其中,评级结果为5级,表示银行业绩表现极差,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风险处置或救助,以避免产生倒闭的风险;而评级结果为6级,则表示银行存在的问题极度严峻,可能或已经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银行消费者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或者可能严重危害金融秩序、损害公众利益。

《办法》规定,对综合评级结果为5级的银行,在采取“控制资产增长”“限制分配红利”以及“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限制有关股东的权利”等项监管措施和行动基础上,将制定实施风险处置方案。而对综合评级结果为6级的银行,监管机构还可视情况依法安排重组、实行接管或实施市场退出(即进入“S级状态”)。

从评级要素看,《办法》设置了包括资本充足(15%)、资产质量(15%)、公司治理与管理质量(20%)、盈利状况(5%)、流动性风险(15%)、市场风险(10%)、数据治理(5%)、信息科技风险(10%)、机构差异化要素(5%)共9项要素。

对此,银保监会该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的“CAMELS+”银行评级体系一般包括7项要素,分别为资本充足(C)、资产质量(A)、管理质量(M)、盈利状况(E)、流动性风险(L)、市场风险(S)和信息科技风险(I)。《办法》在借鉴“CAMELS+”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银行风险特征和监管重点,对评级要素作出了优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突出公司治理的作用,将“管理质量”要素修改为“公司治理与管理质量”,加对银行机构公司治理状况的监管关注,引导银行将改进公司治理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治本之策。二是强调数据治理的重要性,增加“数据治理”要素,把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为评判银行风险管理状况的基础性因素,加数据治理监管力度。三是合理体现机构差异化状况,增加“机构差异化要素”,充分反映不同类型银行机构的风险特征,据此实施差异化监管。

“监管评级是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监管流程中处于核心环节和基础性地位。银保监会高度重视银行机构监管评级工作,将持续完善监管评级规则,推动监管评级制度化、规范化。”该位负责人说道。

校对 柳宝庆

河南seo软件优点分析

标签:银行 评级 银保监会 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