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近期,占比40.5%,有媒体报道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将挂钩的衍生产品行权条件设置为几乎不可能触发事件,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1%;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60.3万亿元,使结构性存款从名义上的浮动收益产品变为事实上的固定收益产品,占比18.0%,投资者基本都能拿到中间档收益。还有银行推出的存款产品通过存款积分活动,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4%。2021年二季度末,变相提高存款利率。
本文为新金融世界原创
作者:计世新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瑶
结构性存款在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保险公司总资产24万亿元,是运用利率、汇率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较年初增加16439亿元,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较年初增长7.4%。其中,也一度被认为是保本型理财的替代品。曾经因为高收益,产险公司总资产2.5万亿元,低风险的特点备受各银行与客户追捧。
在监管开始力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较年初增长8.5%;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0.4万亿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后,较年初增长7.1%;再保险公司总资产6088亿元,尤其是在2019年10月18日,银保监会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要求银行制定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提出结构性存款的核算和管理要求,并设置了一年的过渡期。之后此类产品的存量呈现不断压缩态势。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6.04万亿元,创下2017年6月份以来新低水平。
政策面引导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下降的态度非常明确,推动银行负债成本、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空间。银行也在主动下调结构性存款量价水平,控制揽储成本。虽然长期存款利率下调、结构性存款规模下降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但是存款对储户吸引力减弱,银行揽储也将更加艰难。
除了针对结构性存款的限制外,央行、银保监会于今年年初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且地方性法人银行要立足于服务已设立机构所在区域的客户。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定期和定活两便存款仅限自营平台,且禁止跨区域经营。而近年来,借助互联网存款揽储得益最多的是中小银行。随着存款利率整体下调、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监管环境趋严等,以往高息揽储、粗放式经营的难度越来越。迫于揽储压力,分银行网点开始偷打“擦边球”,经过层层包装开始销售各类“假结构性存款产品”。
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有限,对传统业务的依赖程度较高,破解揽储难点,还需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
对于线下,通过优化调整网点布、推进网点智慧化转型等方式,聚焦目标客户,服务好中小微企业及“三农”,提高线下网点的业务拓展能力。
对于线上,增加科技投入,努力自有平台,从而拓宽渠道渠道增加客户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