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涉及124家保险机构,保险机构陆续披露2021年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罚单总额高达6096.45万元。二季度的罚单中,其中,行政处罚决定主要涉及停止接受新业务、撤销高管任职资格、罚款及警告、停业整顿、责令改正5类。在二季度前处罚事由中,恒人寿2季度经营数据略显颓势,有一半指向销售和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同比缩水46%,事由包括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和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欺骗投保人等。财产险公司依然是重灾区从机构类型来看,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跌至110%,财产险、中介机构及人身险在二季度不论罚单金额或罚单总数量较一季度相比均处于下降趋势,进入监管划定重点核查对象区间,但财产险公司依然为处罚的重灾区,同期因减值准备计提,无论是处罚金额或处罚数量均。财产险公司在2021年二季度受到最多罚款,净亏损11.37亿元。
趸交业务占比较高,罚款总金额约3778万元,投资端承压,占比61.97%;同时,恒人寿转型发展亟待进一步深化。其中,行政处罚决定主要涉及停止接受新业务、撤销高管任职资格、罚款及警告、停业整顿、责令改正5类。在二季度前处罚事由中,渠道是恒人寿近期发力的重点,以银保业务为主的恒人寿在今年7月推出个险渠道恒星域计划,提出打造线上线下自主经营的保险企业家孵化平台。而在行业多家险企加速个险渠道布的环境里,业内提出,核心在于人才吸引与留存、培训体系的搭建和升级,而在布与升级过程之中,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基因必不可少。
恒人寿2季度成绩单:保费同比缩减46%,净现金流入68亿元
具体来看恒人寿经营数据。保费方面,2021年2季度,恒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7.9亿元,同比缩减46.27%,而在今年1季度,恒人寿保费收入实现14.16%的增幅。
对此,蓝鲸保险从一位接近恒人寿人士处获知,是因恒人寿在2季度的业务结构有所调整,趸交业务收缩,期交业务比例提高所致,其同时也表示,同期恒人寿新单保费表现尚可。
“今年2季度,行业整体新单保费规模出现30%-40%的收缩,如恒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出现同比下滑,或主要与其业务结构有关,若恒人寿的业务结构以趸交型业务为主时,同比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业务波动”,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向蓝鲸保险分析指出。
从2020年年报数据来看,恒人寿趸缴保费收入为484.77亿元,占比80%,较上年同期76.7%的占比增加3个百分点。期缴首期业务51.26亿元,期缴续期业务67.26亿元,分别占比为8.5%、11.15%。
“恒人寿过去主要依靠万能险快速上规模,这要求投资风格相对激进。近年来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给恒人寿带来了压力”,首都经贸学保险系副李文中分析道,首先,投资收益下降会引发量客户退保;其次,投资出现持续亏损会引发较规模的资产减值。
这一影响也体现于恒人寿的利润数据,2季度,恒人寿一转此前的盈利节奏,出现11.365亿元净亏损。据蓝鲸保险获知,是因恒人寿计提减值准备所致。但具体的减值计提情况并未透露。
“计提减值,意味着承认了以往的可能损失成为了事实损失,理论上有收回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并不高”,一位人身险公司资管门负责人向蓝鲸保险分析道。
此外,偿付能力有所下滑,2季度末,恒人寿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10.40%,较上季度末下滑23个百分点。根据今年3月起正式施行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保险公司为重点核查对象。
偿付能力充足率是监管衡量保险公司业务开展、产品等情况的重要标尺,业内指出,恒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目前并未低于100%红线,监管不会立即采取严厉的监管手段,还是需要恒人寿通过多渠道募资或者补充资本金,提振偿付能力。
据蓝鲸保险了解,恒人寿拟一方面推进产品价值转型,力发展期交业务,从内生性来缓解偿付能力压力;同时,恒人寿正在采取改善偿付能力的其他措施,以满足资本需求。
同期,恒人寿净现金流入68.12亿元,数据向好,其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指出,公司2季度综合流动性比率及流动性覆盖率等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良好。公司整体流动性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无需安排额外的应对措施。
转型渠道深化,发力个险推出星域计划
“在当前监管门要求保险回归保障,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恒人寿需要将保险业务由投资型产品为主转变为保障型为主”,对于恒人寿深化转型的关键,李文中建议道。他同时提醒,“但是,这个转型过程又不能太激进,否则可能对公司的冲击过,需要调低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调整金融市场投资策略过程中逐步增加保障型保险产品。
与产品呼应,渠道是关键。恒人寿2季度保险业务收入的同比收缩,浮现出其趸缴保费占比较高的现状。而从恒人寿2020年年报披露的业务来源来看,原保费收入前5产品,均为通过银行代理渠道销售所获。
当险企对银保渠道依赖较高时,佣金支出与渠道手续费也会水涨船高,且基于银保渠道特点,产品投资收益属性明显,当渠道收入波动,将会给险企带来满期给付的资金压力。
行业的解决办法是,一方面,推进银保渠道转型,另一方面,则是搭建、优化个险渠道。
“个险渠道在保险公司保费来源中占比最,且业务价值的渠道,是各个公司的必争之地”,徐昱琛分析指出,但从以往经验来看,中小型保险公司很难将个险渠道发展起来。一方面是因为保险公司的品牌效应对于个险渠道影响明显,另一方面是此前个险渠道主要发动“人海战术”,对于中小险企而言,人员的量汇集,并不容易,而且当前全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今年7月,恒人寿推出“个险渠道恒星域联盟计划”,表示要基于“恒人寿强资源生态圈,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以优势的人力资源分账模式为核心,以星域联盟为机制,打造线上线下自主经营的保险企业家孵化平台”。
“恒发力个险渠道是转型保障型业务的需要,相比银保渠道,个险渠道更适合保障型保险产品”,李文中向蓝鲸保险分析道,“当前,互联网保险渠道变得越来越重要,保险公司可以清晰定位个险渠道和互联网保险渠道的差异,个险渠道应该主要面向高端客户。如此,保险公司应该提高对营销员素质的要求,加强对营销员的培训,可以考虑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诸多保险公司推出或优化个险队伍精英化项目。如今年7月太保寿险启动的“CA企业家计划”,提出要打造一支符合新形势下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太平人寿提出“犇计划”,招募“牛人”并将其培养成团队未来核心主管;6月,阳光人寿提出的“中心城市2021未来总裁计划”,意在打造符合新时代保险行业需求、新生代城市小康家庭需要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等等。
“随着国民整体保险意识和保险基础知识的提升,对于保险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持续学能力都需要相对较高才能在行业站稳脚跟”。一位保险经纪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蓝鲸保险同时提出,行业对于高素质从业人员有高需求,而企业发展个险渠道的核心在于人才吸引与留存、培训体系的搭建和升级。
“恒人寿想要新进发力个险渠道,一方面是在产品端凸显优势,竞争力较高的产品,另一方面在于培训体系的搭建”,在徐昱琛看来,“目前的保险市场,不能再依赖于之前人海战术下靠人情签单的模式,而是要体现专业性、职业化,以质取胜”。
另外,个险渠道的发展与升级,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基因必不可少,从企业角度而言,未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赋能业务门,实现体验、效率和成本的飞跃提升,将成为重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