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听到身边有人说到保险就摇头,拒赔案件不到2%,唯恐避之不及。很多人对保险仍停留在“无用、骗人”的刻板印象。在90年代恰巧碰到保险行业疯狂发展的阶段,平均理赔时效在1.5天左右。说明了保险行业理赔获赔率高和理赔速度快的问题。接下来,此时国内民众对保险方面的知识储备一片空白,孙瑶就理赔环节存在的误区及如何避免这些误区进行了介绍:一是购买保险产品前一定认真阅读保险合同,不少50-60后都有被业务员忽悠过的经历,关注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保障责任及保险保额,只听一面之词买下不适合自己的保险。 借用肆公子的话说“我国保险业的口碑算不上好,避免被销售人员误导;二是购买保险产品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究其原因,不要盲目的购买;三是在承保和理赔环节要如实告知,是某些心怀不轨的人,不要心存侥幸隐瞒重事实,利用信息不对称,避免后续无法获得赔付甚至触犯相关法律;四是事故发生后要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施救措施,卖给老百姓坑产品。”
保险的作用是转移被保险人,避免因损失扩而无法获得赔偿而带来经济损失。最后,非本意产生的、不可预测、无法预防、无力承担的生活风险。如,孙瑶介绍了保险理赔的基本流程:第一步是及时报案,确诊重疾病导致长期丧失劳动能力,在无稳定的经济收入下支付高额医疗费、护理费、生活支出。或者遭遇盗窃、车祸、亲属亡故等等不可抗力的意外发生,投保适合自己的保险是生存底线的一份保障。当然也有保险产品带有投资理财的属性如年金险等。作为小白的我们在首次为人生配置一份保险时,建议优先考虑现阶段自己最需转移的生活风险。
而一份保险能否确认理赔,需要根据实际被保险人发生的情况、产生的疾病原因、种类甚至治疗方式均符合购买产品的保险条款,所以与其被动推荐遭遇坑点,不如主动出击了解它们是什么。正确的认知,才能科学的保障。
在日常支出中增加一分保险费,在遭遇风险时,让我们不至于没有翻身的机会。
保险的“反脆弱性”让我们可以在风险中“获益”——这种说法听上去有点怪怪的,那就换个说法,保险的核心就是把支出分成两分,分投入自己可以控制的、有稳定预期的事件,另一分投入用于抵御无法控制的风险,最重要的是,这两分对冲之后,还有正收益,即:在正常情况下有利可图,在极端风险下,不至于彻底失败。
1、不是交钱后,发病就可获得赔额。
案例1:有的保险是有犹豫期的,所以并非交钱后立即开始保障,多数保险条款中写明,如被保险人在保障未开始前(犹豫期、等待期)内确诊疾病,保险公司有权拒绝为其承接保险。是否可退回保费,需要查看参保的时间以及具体产品的说明。一般家庭财产保险没有犹豫期。
2、犹豫期什么意思?
通俗理解为,若我购买了这份保险后,仍在考虑我到底要不要购买这份保险,即犹豫期内保险人可以有反悔的权利,在犹豫期截止前,可以再仔细检查保险责任、责除、特殊约定等条款,让自己再充分了解这份保险所保障的权益。若发生保障与个人需求不符时,可以及时退保,避免损失。若过了犹豫期,再申请不参保退费,此时就不是全额退费,而是现金价值。例如,隔壁老王购买重疾险6000元,犹豫期后选择退费,最终只获得300元,这300元就是购买产品的现金价值。
3、犹豫期怎么利用?
例如因相关政策或保险公司对产品升级等原因将对你心仪的保险产品进行停售、涨价、增加健康告知条款时,看好犹豫期你的权益后,可以选择先下订单锁定产品,然后再在犹豫期内研究吃透并决定是否继续参保。
4、什么是等待期?
等待期常见于与健康相关的疾病险种如重疾险、防癌险等,等待期顾名思义为疾病等待期,分疾病在一定时限才会通过医疗手段检测出来,医疗险等待期常见为30天、60天或无等待期,重疾险通常为90天、180天等。
案例2:
例如,小A投保了意外险,一次中暑后申请理赔,却得到拒绝的结果。这是因为,中暑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是可避免的,而非突发不可预测不可预防。这就涉及到第三个知识点,如何转移相对迫切的生活风险。
5、不是一份保单解决所有问题。
有朋友误认为一份保单可以管一辈子。其实不同种类的保险分别负责保障不同的权益(转移风险),如果贸然买了一份“所谓”而全+物美价廉+增值理财类的保险,很可能最想保障的分,反而落空。社会上,职业有分工,选择保险同理。用好下面4种险是生活对你的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