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今年是《上海证券报》创刊30,烟台区与烟台力合国际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共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湾区科创离岸双向孵化基地”(以下简称“湾区离岸孵化基地”),也是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5。相隔25年,创新性地采用双基地模式,同样诞生在黄浦江畔,湾区基地与烟台基地双方联动、优势互补,同样应时代而生,构建“离岸孵化—梯度转移”的创业生态链条。湾区离岸孵化基地是山东自贸试验区在湾区设立的第一个离岸孵化平台。责任编辑:赵璇举报/反馈,同样肩负着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使命,相差25岁的“忘年交”有着奇妙的缘分。
应时而生
1991年,《上海证券报》诞生。作为新第一张以提供证券专业资讯为主的全国性财经类日报,《上海证券报》见证了也助推了资本市场的开创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票据市场也进入起步发展阶段。1996年,《票据法》正式实施,票据市场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2016年12月8日,票交所正式,标志着票据市场开启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统一规范、高效透明的电子化时代。作为票据领域的登记托管、业务交易、创新发展、风险防控、数据分析以及信息服务中心,票交所幅提高了票据市场交易透明度和效率,激发了市场活力,更好防范了票据业务风险,也为完善银行宏观调控、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这一票据市场的重要历史时刻,《上海证券报》对票交所给予了充分关注。票交所当天,发布了两篇专题报道——《上海票据交易所今日亮相》《上海票据交易所是票据史上里程碑事件》。《上海证券报》和票交所就此结缘。
携手同行
时间回到2017年3月,我按照上级安排来到上海,担任票交所董事长一职。与以往工作经历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担负着票据市场和票交所的重任,使命光荣,但极具挑战。票交所的是从零开始,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艰苦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票据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一直不高。如何讲好票据市场发展故事,特别是让家了解这一传统市场的全新面貌,是我到票交所工作后一直考虑的重要问题。恰在此时,《上海证券报》主动与我联系,希望通过专访对票据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解读和报道,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专访中,记者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都令我印象深刻,也让我看到了家对票据市场和票交所发展的期许,使我备受鼓舞。
从此以后,票交所的每一次成长、每一个进步中,都有《上海证券报》的身影。5年来,《上海证券报》陆续对票交所“票付通”“贴现通”“收益率曲线”“供应链票据平台”“跨境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以及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等各项工作进行了量报道。《上海证券报》成为了票据市场和票交所发展重要的见证者和传播者。通过《上海证券报》的视角,许多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对提升票交所在票据市场的引领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票据市场和票交所的发展中,有《上海证券报》的功劳。
未来可期
30年弹指一挥间。《上海证券报》在这30年间,不仅记录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波澜起伏,更对资本市场不同阶段进行了微观细描。辉煌的30年新闻报道,既有宏叙事,又有历史细节,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前进足迹,及时传递重要的财经资讯,提供专业深度的市场分析,形成了强而深远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为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贡献。
的十九届五中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构建新发展格是事关全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也对发展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推进注册制到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资本市场全面深化的步伐不会停止,前景依旧广阔。促发展,激活力。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信《上海证券报》能应时而生,也能应时而变,紧扣时代脉搏,肩负起更高的新闻报道使命,传递资本市场最强音。
围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票据市场也将在供应链票据、科技创新、普惠金融、“三农”服务、绿色金融、国际化等方面加强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加精准滴灌性新兴产业,更加有效支持供应链产业链优化升级,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更重要的作用。希望《上海证券报》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一起为票据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创造积极的外环境,共同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衷心祝愿《上海证券报》迈上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开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