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徐贝贝
财政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16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00461亿元,同比增长22.5%;非税收入16655亿元,同比增长17.4%。1至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676亿元,同比增长4.5%。
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刘金云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9年同期增长8.6%,符合预期。同比增速较高主要是与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低和当前工业品价格上涨较快有关,同时反映了经济在快速复苏。
相比财政收入的高增长表现,上半年财政支出增速偏慢,专家普遍认为支出后置将为下半年经济稳增长预留财政政策空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上半年财政收入进度明显快于支出进度,主要是因为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对财政稳增长的需求下降;而下半年需要为稳增长预留支出空间,这也是上半年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延后的直接原因。
财政收入高增势头料难延续
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2.5%,比2019年同期增长8.7%,主要税收收入增长较快。谈及原因,刘金云表示,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22.5%,主要受工业、服务业稳步增长以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带动;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12.8%,主要受成品油、汽车、卷烟销售增长带动;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7.7%,主要因为企业利润持续稳定增长;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4.9%,除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外,还与股权等财产转让和股息红利收入增长有关;进口环节税收同比增长27.6%,主要受一般贸易进口增长带动。
王青认为,税收收入较快增长既与今年以来国内工业生产保持强劲、消费持续复苏、进口高增长等相关经济活动表现相一致,同时也受到价格因素的强力支撑。税收收入与GDP的相关性较强,而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速要远超同期GDP增速,这反映出工业品价格上涨对税收收入增长起到了较的拉动作用。
另外,上半年非税收入增长也较快,主要是受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以及对分垄断行为的行政罚款等收入增长带动。
不过,多位专家表示,在基数抬升、减税降费、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等因素影响下,上半年财政收入高增势头难以延续。
刘金云表示,从后期走势看,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问题依然存在,叠加去年下半年基数抬高、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税收优惠政策减收效应显现,预计下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将比上半年有明显回落。
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
财政预算司副司长项中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5.01万亿元,增长1.8%。截至6月底,已经形成支出12.17万亿元,增长4.5%,财政支出强度保持适度。
从支出结构来看,上半年,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其中,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以及卫生健康支出规模和增速均居前,用于交通运输和农林水事务等基建相关支出则同比负增长。
对此,王青表示,今年以来,财政会同有关门建立了常态化直达机制,力保“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等重点领域支出。除科技领域外,上半年民生类支出普遍同比较快增长,且两年复合增速转正,尤其是社保和就业支出增长较快。由于基建稳增长需求下降以及地方基建资金更多依赖性基金支出,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两年复合增速均处于负增长状态。
谈及直达资金下达及使用情况,刘金云透露,目前27项转移支付已整体纳入直达范围,资金总量达2.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基本实现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根据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数据统计,截至6月底,财政已下达直达资金2.59万亿元,地方财政已将2.506万亿元分配到资金使用单位。资金使用方面,截至6月底,各地区形成支出1.635万亿元,其中级支出0.614万亿元,市县基层支出1.021万亿元。各地用于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七成以上。
重区域项目获专项债重点支持
地方债发行和使用情况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今年的《工作报告》,2021年新增地方专项债3.65万亿元。截至6月末,全国地方已发行新增地方债券1480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4656亿元、专项债券10144亿元。据此测算,今年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不及30%,发行节奏远低于去年同期。
“发行进度较去年有所放缓,主要是因为今年专项债券恢复常态化管理,适当放宽地方发行时间要求,这样既不会影响重点项目进度和资金需求,也可以有效避免债券资金闲置。”项中新解释说。
有研究团队认为,制约专项债发行节奏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收益率满足需求的项目,这一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年内地方债发行节奏或将后延至四季度。
此外,从专项债投向来看,按照统一署,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湾区等重区域项目已被纳入2021年地方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经初步汇总,1至6月全国地方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约一半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领域重项目;约三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领域重项目;约两成投向农林水利、能源、冷链物流等领域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