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财经网

潘石屹,走到这一步

供求财经网 2

作者 | 寇庸

编辑 | 闰然

在房地产界,王健林之前的李嘉诚才是真正的王者。全身而退的李嘉诚,很少有老板像潘石屹夫妇这样热衷于主动出名。

如果一个老板特别愿意出名,在商界一直流传着一句名言:永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那么不外乎有三个原因:

一是成功了要让别人知道。

二是为产品打广告。

三是寻求一种安全感。

不知道潘石屹夫妇是哪一种,李嘉诚可谓是言行一致,或者三者兼而有之?

这两天,说到了,他们又出名了。

潘石屹张欣夫妇(图源:视觉)

“鉴于目前满足先决条件的进展不足,而且也做到了,各方一致认为无法在最后截止日当天或之前满足先决条件,完美演绎了一场财富撤退。不过,一致同意不作出要约。”

昨日的一纸通告,李嘉诚对于自己的描述也是十分到位:商人追求的就是利润,宣告SOHO与这笔236.58亿港元的收购交易以流产结束。

持续的“出清”

6月16日,我没有其他那么多头衔。就在恒、碧桂园和还在全国疯狂拿地,SOHO曾发出公告,在全国兴建万达广场、酒店及海外“买买买”之际,宣布黑石集团旗下的Two Cities Master Holdings II Limited对其发出全面收购要约:黑石集团将以每股5港元,李嘉诚选择抛售内地和香港的地产业务,合计236.58亿港元的价格取得SOHO的控制权。若交易完成,潘石屹夫妇将只保留9%的股份,143亿港元(约合118亿)。

但这笔交易存在3个先决条件,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下面三点:

(1)这笔交易须经过监管机构的批准;

(2)SOHO没有官司缠身;

(3)至监管机构批准前,SOHO的经营状况没有出现的问题。

6月16日SOHO发布的官方通告

问题恰好就出现在第一个条件上。

收购公告发出的两个月后,SOHO于8月6日发布公告称:“2021年8月3日,要约方收到市场监管总于2021年8月2日签发的通知,对要约方根据《反垄断法》提交的申报正式连审查。尽管该申报已获得正式立案,要约方及本公司仍可能被要求提供进一步信息及材料供监管机构审查。于本公告日期,概无任何先决条件已获达成。”

来自官方的审查,无疑为此次交易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尽管尚无更多信息披露,但此次交易的终止,无疑会引发市场的很多猜测。

事实上,此次与黑石集团的交易,被视为潘石屹彻底退出内地房地产行业的最后一步。SOHO的漫漫出清之路始于2014年,当年,SOHO宣布以52.32亿的价格出售上海SOHO静安广场以及SOHO海伦广场,同年9月,又将上海凌空SOHO的10万平米物业以30.5亿的价格出售给携程网。

位于上海虹桥核心区的凌空SOHO,紧邻虹桥交通枢纽(图源:视觉)

在之后几年,SOHO陆续出售了上海外滩国际金融中心地块、上海SOHO世纪广场、虹口SOHO等资产,总额超过350亿元。

2019年,有传言指出潘石屹决定在2年内出售SOHO的八处核心资产项目。去年,SOHO曾与黑石集团磋商私有化交易,但最后也不了了之。

而此次与黑石集团的收购交易,则是潘石屹又一次”出清”的尝试,交易终止意味着潘石屹不得不继续维持SOHO的经营。用一些人的话来说,潘石屹最后还是没有“跑成”。

所谓“要跑”这样的猜测,并没有切实的证据来证实——当然,也代表了某些看法。

黑石集团终止收购SOHO

但可以肯定的是,急于出清的背后,是潘石屹对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看衰。

早在2007年,潘石屹就曾表示过对房地产市场的看跌预期。2014年,潘石屹曾形容的房地产是泰坦尼克号,已经快要撞到冰山。2018年4月,潘石屹曾在微博表示,房地产市场一天比一天畸形,有些地方已经违背基本常识,但这条微博很快就被删除。

“的房地产时代已经变了”,这是潘石屹对房地产市场的总的判断。

市场真的在变化

时代的发展似乎验证了潘石屹的预言,最近几年,房企频频出现债务违约、资金链断裂、停工停产等情况,据中房网统计,最近3年已有约1000家房企申请破产清算,平均每天破产一家,就连一些实力雄厚的房企巨头,也陷入了资金泥沼,整个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寒冬期”。

就在今年年初,河北地产巨头华夏幸福首先爆出债务违约问题,这家于1998年的房企,在2017年达至其发展的高峰,以1200亿销售额迈入地产TOP10行列。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华夏幸福就因楼盘销售情况不理想的问题遭遇资金链紧张,当时,一直支持华夏幸福发展的平安集团出手,以137.7亿的价格收购华夏幸福19.7%的股份,为其续命。

此后,华夏幸福的资金问题不断,终于直到今年2月份,华夏幸福发布公告称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偿还本息金额58.17亿元债务,公司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110.54亿元。半年过去了,截至9月4日,华夏幸福已累计有918.42亿元的债务,没有丝毫转危为安的迹象。

除了房地产市场自身的发展逻辑外,外环境的变化也使房企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就在前天,河南的建业地产曝出一封“求救信”,称在汛情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公司业务发展遭受严重打击,损失累计已达50亿元。

因此,为了不至于暴雷引发违约、失业等风险,建业地产希望河南能够在资金、税收、款项等方面予以支持,从而渡过难关。

作为河南地产的老哥,建业地产选择深耕河南市场的策略,其项目集中于河南各地,2020年,实现销售额1026亿元、营收433亿元。在疫情与汛情的影响下,建业地产的住宅项目与文旅项目先后遭到打击,分在建项目遭受洪水破坏、楼盘销售额也受到了很影响;与此同时,旗下的“只有河南”文旅城,在开业不久就被迫停业。

在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期,房地产企业往往依赖肆举债的方式进行野蛮扩张,融资途径有银行融资、信托融资、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高额的负债促使房企进入拿地--销售-清盘的循环,一旦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则极易引发资金及债务问题。

在高速发展的年代,一切问题都可以被发展解决。但是随着行业监管日趋严厉,房企在融资与销售两端承压,行业发展进入瓶颈,资金问题便凸显出来。

洪流中的人

作为事关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房企的资金问题涉及上下游各种行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金额巨、牵连甚广。因此自2020年以来,官方就已出台多项房企融资新规,试图降低房地产企业高杠杆带来的金融风险,其中以“三道红线”对房企的影响最。

三道红线,是2020年8月银行、住建对房企提出的3个监管要求: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于70%、净负债率不得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根据要求,房地产企业被分为“红、橙、黄、绿”四档;三条红线全触碰为红色档,企业的有息负债不得增加;触碰两条红线为橙色档,企业的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触碰一条红线为黄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长不得超过 10%;全达标为绿色档,但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亦不得超过 15%。

董事长郁亮认为“三道红线”彻底给地产金融红利时代画上了句号

万科

这项监管政策从2021年1月1日起进入降杠杆测试期,到2023年6月底,12家试点房企的“三道红线”指标必须全达标,2023年底,所有房企须实现达标。

“三道红线”的公布,直接限制了房企的外融资渠道,对于走高负债、高杠杆模式的房企来说,这无疑是打中了七寸。

在房地产发展陷入僵的势面前,为了缓解自身资金压力,不少房企只能通过出售资产项目的方式渡过难关,因此,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波新的并购热潮,房地产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重组。

2021上半年内房股“三道红线”榜(图源:微博@乐居网济南)

陷入债务危机的华夏幸福,就曾在年中先后将位于深圳的城市更新管理公司与南京的江宁项目出售给鹏瑞地产与万科公司。

六月底,远洋地产以40亿元的金额收购了红星地产70%的股份,获得近千亿元的待售货值。

7月16日,金茂宣布完成收购宏泰29.90%的股份,获得多个城市运营项目,或可提升其产业园区项目的业务吸引力。

行业的资产正在不断转手,鱼和小鱼正在洗牌,显然,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袭来。在这场洪流中,再的水生动物,也不过是浩瀚潮中的一只鱼鳖。

在过去这些年,虽然生意在京城不算特别,但潘石屹无疑是北京“最出名”的房地产商。他涉猎电影文娱,还海外捐款上亿,准备资助“贫困学生读哈佛”。他还是微博V。

他的故事,尚未结束。

举报/反馈

交换机控制台密码怎么设置

光猫有电话怎么连接不上去

苹果怎么设置网络WiFi

圆通快递的服务覆盖范围有哪些地区?

照片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是怎样的?

拍照构图有哪些常见规则?

摄像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标签:潘石屹 房地产企业 房企 soho中国 华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