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独立 穿透
“人看不起自主品牌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
作者:王森
编辑:布冯
风品:于其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王者之巅,实地就会马上发声明说在安排兑付。真的是很奇怪,一览众山小、亦有高处不胜寒。
7月16日,这要跟恒一样了吗?不闹就不解决?最近,比亚迪(A股)报收222.92元/股,又有位朋友给星球君发来了实地商票的事情。根据知情人士的爆料,跌幅5.7%,实地目前有总计约12个亿的自融商票目前只兑付了约3个亿,市值6378亿元。这是其股价连跌的第四天。港股自7月14日起,还剩9个亿未结清,也出现了4连阴。
好在7月19日起,并且从6月份开始出现量到期自融商票拒付的情况(详见下图)。这位知情人说,比亚迪重获升势,据统计,7月22日A股上涨3.2%,自融商票中光惠州市现代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的未结清票据量就达7.2亿,收于248.96元;港股也上涨2.38%,拒付笔数386笔共计2.25亿元(详见下图)。据这位爆料的朋友反馈得到的答复是,收于223.8港元。
01
高管、创始人、股东为啥频减持
SHOU CAI
股价震荡,还是需要等待,或与巴菲特“门徒”、比亚迪“铁粉”李录有关。
港交所信息显示,李录旗下的喜马拉雅资本连续两日减持比亚迪H股:
7月8日,李录减持714.4万股,每股均价227.6229港元,逾16.26亿港元,持有比亚迪H股比重由7.03%降至6.35%;7月9日,再度以每股224.18港元均价卖出363万股,8.13亿港元,持股比例从6.35%降至6%。两次减持约24.4亿港元,约合20.32亿元。
由此引发市场强关注。
要知道,从2002年李录就开始持股比亚迪。彼时,鲜有人看好这家车企,李录却果断入,甚至还叫来老师巴菲特这个买主。
截至目前,巴菲特持有比亚迪2.5亿股,占总股本的8.25%,H股2.25亿股。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一直买入至今未曾减持过。
究竟是什么,让李录态度生变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李录不是比亚迪管理者,只是一位投资者。从财务投资说,回报才是唯一目的。
不可否认,进入2021年,新能源板块估值实在够高。一旦错过绝佳时机,便可能经历一阵调整期。
正如川财证券陈雳表示,当前分板块个股的连续上涨已一定程度上透支未来业绩。短期看,新能源汽车板块纵然有较高增速,也已进入相对高位,因而出现回落。
兴业基金也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跌是因前期板块估值较高,短期市场交易过于拥挤所致。
从此看,李录减持倒也无可厚非。
相比之下,比亚迪创始人的减持更敏感些。
日前,比亚迪公告显示,比亚迪联合创始人、董事夏佐全于7月6日至7月9日期间连续减持比亚迪A股股份,共计减持约954.8万股,减持量占A股总股本的0.528%,总计超24亿元。
也就是说,短短数日,比亚迪接连遭A、H股股东减持,金额累计超4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不是年内第一次减持。
2021年1月,比亚迪高级管理人员李珂减持100万股,2亿元,减持后持股比例降至0.382%;
2月,融捷投资共减持比亚迪股份753.22万股,超10亿元,减持后持股比例为5.42%。
至于夏佐全,2020年更是凶猛:全年共计减持12次,2021年5月28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夏佐全拟计划减持不超过1200万股A股,占比亚迪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0.42%,超22亿元。
内至高管董事、外至股东,频现减持究竟是何原因?
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研究经理白毅阳分析称,“除了李录的喜马拉雅资本,比亚迪董监高夏佐全、吕向阳、李珂等今年都有减持;基金减持一般是获利离场,而高管一般是出于个人原因或是对后面股价走势的预判进行减持。”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比亚迪董事会可能出现了“争斗”。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比亚迪的业务现在还是发展的挺好,像刀片电池、比亚迪汉,还有包括半导体业务,六月份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是市场排名第一,另外现在它80%生产的车都是新能源汽车,也符合未来从传统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标准,所以从外来看比亚迪这个情况是非常好的。那么这些股东还有高管减持,我觉得可能是它的内,出现了一些争斗,比如说董事会成员意见不一致导致的,夏佐全也可能是觉得不满意安排,就想减持后再把资金做其他的投资或者用途。”
上述观点,仁者见仁不做评价。
但可肯定的是,频频减持不是加分项。比亚迪股价是否见“顶”、下行空间几何,值得考量。
02
车企“市值一哥”喜忧
现金流量净额下降97%
SHOU CAI
众所周知,从2020年起,比亚迪股价好似坐上冲天火箭。A股从47.61元,开挂,2021年2月28日达到273.37元高点,涨幅超500%。H股更从38.6港元,涨至2021年1月31日的278.2港元,涨幅超700%,比亚迪由此跻身车企“市值一哥”。
火热行情,也引发机构热捧。高瓴资本甚至清仓蔚来、,也要来转投比亚迪。
不过,伴随王者登顶,泡沫质疑声也不断泛起。
实际上,早在比亚迪披露2021年一季报时,评级机构就已释放出利空信号。
美银方面,下调比亚迪评级至“中性”,目标价降8.6%至192港元。理由是比亚迪面对短期成本上涨,产品转型进展未及预期,及吉利汽车旗下电动车“极氪”的竞争,因此调低比亚迪2011至2022年每股盈利预测24%及11%。
和也调低目标价:比亚迪首季受累于原材料价格上升,令毛利率受压,因而对比亚迪次季盈利能力转审慎,但认为“DM-i”混电产品销售渐成熟可支撑下半年毛利率,目标价由235港元削至204港元。
东莞证券分析称,比亚迪第一季度毛利率为12.6%,同比减少5.06%,环比减少3.995%,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增加,预计比亚迪2021-2023年EPS分别为1.79元、 2.43元、3.19元,对应PE分别为91倍、67倍、51倍,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比亚迪2021年一季报显示:营收409.92亿元,同比增长108.31%;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10.73%;扣非归母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82.69%。
表面看,比亚迪表现亮眼,上述机构声音有些杞人忧天。
然细观,烦恼实在不少。
同期比亚迪电子营收为198.9亿元,净利润8.08亿元。由此不难计算,一季度比亚迪汽车、电池及其他业务营收约 211亿元,净利亏损超2.90亿元。
整体业绩看,虽然同比提升提升,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基数的参考性并不算强。如相比2019年同期,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净利则处下滑状态。
另一厢,比亚迪净利润中还有补贴成分:2021年一季度其盈利2.37亿元,而补贴达4.43亿元。
这一现象2020年财报中同样存在:全年营收1566亿元,净利润超42亿元;但其获得新能源汽车各项补贴合计23亿元,占其净利润的54.37%。也基于此,有舆论质疑比亚迪盈利一定程度上仍依赖补贴。
再看现金流,相比净利润的纸面富贵,真金白银的现金流是企业正常运营、乃至存活关键。
对重资产的车企而言,更是命门所在。
2021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2亿元,同比下降97.13%。
聚焦销量,“王者”比亚迪也应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冷思。
来自中汽协数据,2021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而比亚迪累计销量为10.41万辆,同比增长69.97%。增速低于盘。
华安证券此前曾复盘比亚迪前期纯电领域表现,认为因政策、技术变现结构、格、车型周期等因素影响造成其市占率下滑。
36氪指出,2020年比亚迪汽车业务占总营收的53%,但公司整体利润增长主要靠手机电子产品,且该块业务主要来源于关联公司比亚迪电子。
销量数据显示,受到新能源车业务的拖累,比亚迪2020年汽车销量39.46万辆,同比下滑3.62%。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12.83%至15.62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同比减少4.56%至6651辆。以销售额计,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累计为313亿元,同比减少28%。
可见,即使2020下半年推出了中高级轿车汉和SUV唐,但仍未改善整体销售下滑态势。
进入2021年,“刀片电池”被不少舆论视为提振利器。
作为比亚迪旗下首款打造刀片电池车型,比亚迪汉EV2021年3月单月销量达到7956台,颇为抢眼。然4月份销量为5746台,环比下滑超2成。5月销量5763辆,虽环比微增,但在当月乘联会排榜上,名次由第3名跌为6名。6月销量5802辆,仍保持增长,但名次已至第10。
03
自主崛起只争朝夕 如何真正看得起?
SHOU CAI
不难发现,车企市值一哥的光鲜背后,也有不少基本面隐忧。上述减持,是否也在情理中呢?
放眼汽车业,新旧交替、格重塑、消费多元且高速迭代,白刃竞争中即使王者也无躺赢可能。
强口碑、重体验的汽车业,风控品控是基本功,细观比亚迪一些漏洞不容忽视。
7月15日,车质网投诉编号【618969】显示:一辆比亚迪秦Pro车辆出现重事故,气囊不弹。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希望厂家给出解决方案。
7月14日,车质网投诉编号【618430】显示:2021年5月,一辆比亚迪宋智联越动型出现转向灯故障,在4S店维修时发现灯进水,4S店拆解后发现灯相同位置出现裂纹。4S店和厂家认为是人为碰撞原因导致拒绝索赔,但是车辆前方没有碰撞痕迹,外观良好,与4S店及厂家沟通无果。自身认为两个灯在相同位置发生裂纹,是否会是灯自身质量原因导致,厂家无法进行鉴定,却仅靠自身猜测推卸责任,实在无法理解。
7月14日,车质网投诉编号【617695】显示:一辆比亚迪唐新能源汽车,方向盘异响抖动,多次维修无果,且维修时间跨度为2年,累计更换3次方向机总成,1次方向盘管柱,一直无法解决问题......
7月12日,车质网投诉编号【617695】显示:一辆比亚迪秦新能源汽车,前挡风玻璃内层有裂纹外层无裂纹,内层出现一道长约30公分裂纹,无撞击痕迹,4S店推卸责任,希望能够质保处理。
7月11日,车质网投诉编号【617439】显示:一辆比亚迪S7汽车,电液模块一直存在问题,挂挡顿挫,脱挡。中控出现声音突然增和黑屏的现象。保修期内各种升级,说能解决,但一直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出保去检查升级,马上就说是电液模块问题,需要更换。但电液模块和中控更换很贵。
......
(以上投诉均通过平台审核)
面对种种投诉,比亚迪品控力提升刻不容缓。
不止在产品质量,今年以来,比亚迪三款DM-i车型上市后热度高涨,本是一件好事,但有消费者反映提车时间过长。
彼时,网上传出比亚迪制定了“DM-i昆仑战役”的营销计划,优先承诺保证重庆、天津、湖南、江苏、广西等三两市的车源供应。
由此,“成都宋PLUS DM-i订户”写了《致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及各位高管的一封公开信》,直指比亚迪涉嫌地域歧视,严重侵害了订户的正当权益。其提出立即取消区别对待的地域性歧视营销计划、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订单进度可查询、加快DM-i产能提升等4项诉求。
5月17日,比亚迪发布声明,网传的“区域战役市场”举措,只是通过分市场进行的营销尝试。正在积极安排和署,以加速DM-i超级混动车型的产能提升。并表示:“由于订单很多,车辆交付上相对较慢,目前新增订单的交付仍需要平均3.5个月的等待时间,因此而给DM-i客户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态度诚恳、动作积极,值得肯定。不过,相比亡羊补牢,提前做好预案或许更关键。
客观而言,比亚迪对内管理还是很重视的。
4月16日, 比亚迪官方发布第一季度反腐典型案例,通报各类员工贪污、舞弊、腐败、欺诈的典型案例。员工贪腐案例共有7起,涉及12人,人员职位含有保安、工程师、课题组长和领班等多类职能。
长鞭效应告诉我们,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各种企业病就会滋生,如处理不好,往往是由盛到衰的重要原因。
自揭家丑,激浊扬清、保持进化,这也是一家领军车企该有的透明气度、铁腕决心、精进格。
2021年6月12日,2021汽车重庆论坛,王传福直言“人看不起自主品牌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
想来,就是这份自主气魄,让比亚迪成长,在强敌环伺中杀出一条自强之路,成就了今日的市值一哥。
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自信决心之余,自身一些问题隐忧是否也要改一改。市场是最聪明的,要想让消费者真正看的起、用的好,细节打磨、核心力提升从来不是句空话。
也是在上述论坛上,另一国产旗手奇瑞当家人尹同跃表示“再学丰田100年也不为过”。
一张一弛,看似风格冲突,实则却是国产汽车业由小到、由弱到强的两股强韧动力。
100年太久,只争朝夕。
如何书写“看得起”答卷,拭目以待。
本文为首财原创
本账号系新浪财经/一点资讯/
凤凰新闻/网易财经/搜狐财经/腾讯财经/今日头条/蓝鲸财经/百度百家//天天快报/中金在线//雪球
等18家媒体入驻账号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